第六章 不敬虔的结局-冈仁波齐峰的圣徒-撒都•孙大索
目录
(点击目录中的链接,更新到第1章)
第六章不敬虔的结局
第七章天上的耶路撒冷
第八章死亡与审判
第九章耶稣在人间
第十章神秘的桑雅生传道会
第十一章是骗局吗?
附录 1、撒都-孙大信小传
2、本书导读
3、作者撒都-孙大索简介
第六章不敬虔的结局
(犹 14-15)
继续谈着灵界的事情,马哈拉什告诉孙大信有关不敬虔和否认神的存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
日内瓦的科学家
一个来自瑞士日内瓦的科学家终其一生否认神的存在,他叫萨顿。他认为灵魂和肉体是同一的,没有什么诸如死后灵魂的事情。而,他的妻子却是一个极为敬虔的女人。由妻子照顾长大的几个孩子,也和他们母亲一样的敬虔。他的妻子和孩子多次试图来说服他神的真实存在。但是,萨顿只是不屑一顾地笑笑。事实上,对于妻子和孩子的敬虔,他称之为愚蠢和迷信。
后来妻子和孩子相继去世。过了几年,萨顿也要离开人世。就在弥留之际,他都坚信只要一咽气,生命就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了。后来他就死了。当他一离开人世,吃惊地发现自己以灵魂的形式处于一个世界。
他马上想起妻子和孩子曾多次试图说服他关于人死后的生命的存在。然后,妻子和孩子出现在他的面前。虽然看到她们很高兴,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他和妻子、孩子之间出现了一条深渊,两边的他们可以相互看见和听见,想越过那条深渊是不可能的。
萨顿注意到妻子和孩子的荣光和喜乐,却发现自己的污秽和可恶。看到自己这种卑鄙和失落,他留下了苦涩的眼泪。妻子对着哭泣的丈夫说:“我亲爱的丈夫啊,我的去世曾让你伤痛欲绝多日。可我不是在临终时告诉你,我去了另一个世界,随后我们会在那里相遇吗?可你就是不信,仍然你行你素。现在我们是天各一方。肉体的死亡是一种暂时的分别,而现在的分隔却是永生永世的。”
听到爱妻的话语,萨顿试图跨过那深渊到她们那边去。可结果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陷越深。妻子和孩子们伤心地扭过头,朝着天堂进发。
读者可能会想,对于那些天堂的圣徒来说,想一想自己那些所爱的至亲们因为不信神而最终要在地狱中承受那永世的磨难和痛苦,就会让人万分恐惧。然而那抚平我们一切苦痛的神不会允许得救的圣徒沉浸在伤痛之中的。恰恰相反,天堂的气氛是那么的慈爱、喜乐和平安,就连那天堂中的和风之中也充满了慈爱、喜乐和平安的味道。
就像萨顿的妻子一样,她伤痛的感觉会稍纵即逝。马上,在众天使和圣徒的陪伴下,他们会发现亲密慈爱就在身边。更重要的是,在主耶稣荣光浸透的同在之下,地上那些苦痛和记忆早已无法站立得住。
让我们接着看马哈拉什的讲述,萨顿的妻子看到丈夫堕落地狱后她的心思意念和所作所为。
当萨顿的妻子和孩子们走向天堂的时候,她们的心里是异常的伤痛。知道萨顿的结局让她们肝肠寸断、悲痛欲绝。来到天堂的门前,她们站着祷告说:“神啊,当我们的至亲在地狱中蒙受永世的苦痛和刑罚时,天堂中的我们有何喜乐可言呢?”他们悲伤的呼喊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
然后,她们静静地跨入华丽的大门,回到神的家里。当她们一踏入天堂,那些伤心的事儿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是喜乐和颂赞那满是良善和怜悯的永生的神。她们喜乐无比,好像从来没有面对过那些伤痛似得。天堂里没有痛苦、伤心和眼泪,只有爱、平安和喜乐。
魔鬼之子和神之子不可相提并论。前者属于黑暗的国度,等待他们的是磨难和无尽的死亡。后者是光明和正义的国度,迎接他们的是平安和无尽的喜乐。
一个无神论者的灵魂
从前,在印度旁遮普省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无神论者,他的灵魂有一次到访马哈拉什。他向马哈拉什叙述着自己在世上的生活,灵里显得焦躁不安和悲惨不已。他在世的时候,不仅嘲笑宗教,也极力地否认神的存在。他在世上的生活是那样的奢华和淫乱,因为他认为人死后再没有生命存在。但当他死后,却发现自己在灵界里存活。
虽然像其他精灵一样,他享有完全的自由,可以到任何地方去,但他发现这种自由还不如关在地上的牢狱之中,因为这种自由之后等待他的是无尽的悲痛和绝望。所以,他就把这种忧伤全部向马哈拉什倾诉。
马哈拉什动了恻隐之心,和他说:“那你为什么不忏悔并祷告有一次悔改的机会呢?”这时一个住在纽约的圣徒加入了他们的谈话中。这个无神论的灵看着刚加入的圣徒立刻说:“没用的,我已经没有机会了。”被他的这种悲痛所打动,马哈拉什想,或许他应该为这个可怜的灵魂向神祷告。
他一祷告完,一个天使从天上下来说:“他已经没有希望了。因为在死后不可能改变他在地上所养成的秉性的。”尽管如此,马哈拉什还是恳求天使为这个可悲可怜的灵魂做点事情。神听到义人热切的祷告,就允许天使把这个在劫难逃的灵魂带到他的面前。
来自黑暗国度的灵魂无法忍受神的荣光,所以神在他的面前只显示了极为微弱的光。即使是那么微弱的光,对于他来说都是如芒刺眼地难以忍受,他直接面朝下摔倒在神的面前。
这时,一直站在边上的来自纽约的圣徒打破了沉默。他说,一件瓦器在还未成形之前,是有可能改变形状的。一旦进入窑炉里,经烘烤后坚硬成形后,要变形就得彻底破碎它。
肉身的死亡就是生命的成熟,就像经烘烤坚硬的瓦器一般。没有人能在死后去改变过去。这就是为什么经文说: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启 22:11)
没有人可以在死后改变他们的习性。罪恶的生命不能变成良善的生命。同样,邪灵也不能变成天使。每一个灵魂都受他在世上的喜好爱恶支配。要在死后改变一个灵魂的秉性,或善或恶,就是彻彻底底地破碎。
灵魂的习性是人在世上习性的延伸。灵界的人无法抵御他自己的欲,因那欲来自他的意,而他的意来自于他的习性。每个人都是因秉性行事的。
虽然人的死将肉身抛在地上了,但他的习性是留了下来并跟随他来到了灵界。读到这里,读者可以读一段主耶稣讲的经文。
路 16:19-31
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财主死后仍旧知道他的身份,也认识拉撒路和他自己的家人。他的习性、思想及记忆完整地保留下来。在地狱里,他仍然可看见,可听到,可触摸,可尝到滋味,一切就像在地上一样。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人一旦脱离肉身就要遵守灵界的律,那就是,灵魂的命定已经无法改变了。
所以,要改变人的善恶就是毁灭他的秉性。而,毁灭人的秉性就意味着彻底的毁灭。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聆听原声录音